你当前的位置 主页>招生办>招生专业>
招生专业
智能建造技术专业
页面更新时间:2025-03-28 11:06

         【专业介

智能建造专业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建筑业的升级转型而新增设的专业,属于土木类特设专业。2018年同济大学首次设立该专业,截至2024年6月,全国已有超过一百所院校开设,且呈逐年扩大趋势。该专业以土木工程专业为基础,融合数据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机械控制、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多专业交叉发展而成,也融合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等专业的特点。

 【培养目标】

(一)面向国家建设需求方面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实践能力突出、科学与人文素养深厚,掌握智能建造的相关原理和基本方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土木工程项目相关工作,如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设施与防灾、智能维护与管理等,具有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等社会栋梁和专业精英。

 

(二)具体工作能力方面

培养能熟练掌握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知识,精通工程结构智能设计原理、构件生产和施工技术,能够应用相关计算机开发语言和工程建造的一般机械和控制工程原理,完成现代土木工程的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和全过程运行维护管理,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行业人才,可在开发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从事智能设计、智能施工、智能运维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相关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这些课程为智能建造专业的学生提供力学基础,有助于理解建筑结构的受力原理等,是进行智能设计、施工等工作的理论支撑。

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如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原理与设计、钢结构原理与设计、建筑结构抗震、房屋建筑学等,这些课程是传统土木工程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智能建造专业的基础,为后续智能建造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智能建造特色课程:

智能测绘:是智能建造过程中获取准确数据的重要手段,为智能设计、施工和运维等环节提供数据支持。

工程项目智慧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传感器与检测监测技术:有助于在建筑结构中布置传感器,实时监测结构的状态,为智能运维提供数据依据。

物联网与信息融合:实现建筑设备、材料等的互联互通,是智能建造的关键技术之一。

机械控制:掌握建筑施工机械的控制原理,提高施工自动化水平。

BIM建模技术:通过构建建筑信息模型,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和管理,在智能设计、施工模拟、运维管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此外,还包括计算机语言(如PYTHON程序设计)、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课程,使学生具备在智能建造领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专业特色】

(一)实践教学基地丰富

潮汕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建造专业与佳邦建设集团、千亿设计集团普宁分公司、广东东越造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鲁班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等单位深度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和应用智能建造技术。

(二)师资队伍多元化

学校集土木工程、建筑学、物联网、计算机运用等来自多个不同学科背景的师资共同打造复合型特色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并具有良好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意识和理念,例如突出培养“BIM + GIS”的特色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情况。

(三)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

聘任行业协会和企业专家为客座教授,在面向智能设计、智能施工、智能装备等多元化需求的产学研融合的培养模式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传统建筑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还注重与智能建造、建筑工业化及信息化相关的现代应用技术能力培养。 

 【就业前景】

(一)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互联网 + 、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筑业快速转型升级。以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智能建造成为新趋势,而智能建造技术人才短缺突出表现在智能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运维与管理等专业领域。根据教育部和住建部组织的行业资源调查报告,今后10年高等教育在这方面至少需培养30万人/年以上,人才缺口巨大。

(二)就业方向

毕业生既可以选择房地产勘察设计、施工、房地产、监理公司等传统建筑工程行业,也适合进入BIM全过程应用管理及工业化智能建造等高新技术单位。随着国家新工科建设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以及双碳目标国家战略需求实施,智能建造专业将迎来供不应求的就业前景,还可在政府和企事业管理部门从事土建类方向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工作,或者从事一些跟土木建筑类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工作。